資料視覺化如何成為我職涯的轉捩點:真實故事與跨界應用分享
從資料科學到資料視覺化
大約十年前,我剛從研究所畢業,雖然當時還沒有流行「資料科學家」這個職能,但我大致就是懷著成為這類型的職位的志向踏入職場。在那時的我眼中,資料分析就像一個充滿未知與創意的世界,對於從資管系畢業但高中文科背景的我極具吸引力。漸漸的,在第一份工作我成為了資料分析師的職能,當時,我的資料分析框架非常直觀且單一:資料輸入 -> 資料整理 -> 建立模型 -> 解釋模型結果。
後來,我加入了一家美國知名資料庫公司,擔任大數據分析顧問,就在那時,「資料科學家」這個職能爆紅起來,身為顧問公司的一員,公司總是會想辦法走在趨勢浪潮上,業務把我們帶出場就會直接提到我們是「資料科學家」,順理成章我就成為了這樣的角色。這段職涯帶我走進不同產業,協助企業設計並實現數據解決方案。在這些專案中,PoC (Proof of Concept) 是我最常執行的工作之一。PoC 是導入大型專案的前奏,目的是以短期成效吸引客戶投資更大的方案。這類專案通常時間緊湊,配置通常也很精簡:一位資料科學家和一位產業專家。我負責建模和數據分析,而產業專家則肩負說服客戶的重責。他們的角色不僅是企業的橋樑,更需要將技術成果翻譯成易於理解的商業價值。
(圖片來源:Unsplash)
就在這樣的合作模式中,我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。我的產業專家同事總會把我建模的結果,透過 Excel 製作一系列圖表,再嵌入簡報中。他們的任務,是將我提供的技術數據轉化為客戶能直觀理解的資訊,並賦予故事性和說服力。
隨著時間推移,我漸漸發現自己被這種「資料轉譯與呈現」的過程吸引。那些產業專家不僅能用圖表說故事,更能讓看不懂技術的客戶產生共鳴,這種能力讓我深感佩服。於是,我開始學習如何運用圖表呈現資料價值,嘗試製作更有說服力的簡報,這些過程讓我發現,「資料視覺化」不僅僅是圖表技術,它更是一種溝通的藝術。
發現資料視覺化的多重價值
不久後,公司開始在專案中大量導入商業智慧(Business Intelligence)工具,特別是 Tableau。隨著這項工具的引入,公司也逐步發展出專注於商業智慧的顧問角色,這些顧問主要負責利用 Tableau 製作儀表板,即透過整合多維度數據的呈現方式,讓資料分析結果更具故事性。
(圖片來源:Tableau Exchange - Sales, Customer, and Product Performance)
儘管當時我的工作內容並不包含 Tableau,但我需要將模型結果提供給負責 Tableau 的同事,並觀察他們如何將分析結果轉換成更易理解的視覺化儀表板。這讓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:在模型建構時,我們通常僅選擇關鍵變數,但商業智慧儀表板卻可以輕鬆結合大量維度,以便從多個角度分析客戶行為。以銀行的信用卡客戶分群專案為例,我的模型可能會聚焦於客戶的信用卡互動數據和偏好變數,但透過 Tableau 儀表板,不僅可以整合其他產品(如放款、財富管理)的使用行為,還能直觀呈現出如報紙頭條般的關鍵指標。
公司業務團隊也開始發現,許多銷售場景甚至可以直接透過儀表板的呈現效果來展示數據洞見,而不必每次都建立模型。這些可視化結果不僅直觀,而且能夠計算專案成效,方便即時展示,這種靈活性讓客戶非常滿意。漸漸地,我也開始更積極地學習 Tableau,並把它應用在更多的數據分析場景中,不僅在分析結果的跨維度呈現,我也在建模前的數據探索階段使用它,以更全面地理解數據分佈。透過這項工具,我的職涯不知不覺有更多的變化。
資料視覺化是跨職能、跨領域技能
多年後,我加入了一家新創公司,主動說服公司導入 Tableau 並應用於各種專案,其中包括一個媒體產業的數據分析 PoC 專案,成功讓公司更加理解商業智慧工具的價值。在這個職涯階段,我接觸到另一款商業智慧工具——Data Studio(現名 Looker Studio)。起初,我將它視為 Tableau 的簡化版,因為已經掌握 Tableau 的使用技巧,我學習 Data Studio 的過程變得非常輕鬆。隨後,我將資料視覺化的技能應用於更多場景,甚至透過這些工具的展示,幫公司迅速取得專業銷售資格認證,超越競業。
(圖片來源:Looker Studio - Google Search Console 範本庫)
以下是我在這段職涯中最常使用資料視覺化的三大應用場景:
1. 打造團隊的資料產品
作為公司 AI 技術團隊的一員,甚至是團隊主管,我需要構思更多能為公司帶來價值與收益的方向。我跟團隊曾討論過開發完整系統的可能性,但考量到團隊缺乏專職前端與後端工程師,投入大量時間開發系統並不符合現實。靈機一動,我想起上一份工作中,業務如何利用商業智慧工具包裝專案的經驗,便開始將儀表板轉變為資料產品的一種方式。
其中,我們設計了一個以 Data Studio 為基礎的「粉專健檢」產品線,同時,這樣的資料產品模式也幫助我們降低開發門檻,提供靈活又實用的解決方案。
2. 成為內部的人力資源與工時管理工具
作為公司的內勤單位,技術團隊主管需要清楚展現團隊的貢獻度,尤其是在擴編人力或申請資源時。然而,當缺乏數據支持,會讓這些工作變得極具困難!因此,我開始說服團隊,將日常工作記錄工時,並收集相關數據與欄位,包括專案類型、業務來源、預計與實際花費的工時,以及專案完成狀況等。
經過 2-3 週的數據記錄後,我們利用商業智慧工具將這些數據視覺化,並在公司力行的高階主管會議中展示結果。這不僅提升了我們團隊的透明度,還激發其他部門開始使用類似方式記錄與分析工作,形成公司內部數據管理的良性循環。
3. 教育非技術人員,推廣數據分析思維
「不會寫程式的人,也能學資料分析嗎?」這是我經常被問到的問題。為了讓非技術背景的同事更輕鬆地入門資料分析,我決定將商業智慧工具作為起點。我與團隊多次舉辦公司內部的資料分析讀書會,同時也教學如何操作商業智慧工具。
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活動,是利用當時全球疫情期間的公開 COVID-19 數據進行教學。這不僅幫助同事掌握商業智慧工具的操作,還結合實時議題!這樣的經驗讓我更加深信,資料視覺化技能是一項能廣泛推廣並帶來深遠影響的能力。
(圖片來源:Unsplash)
資料視覺化還能運用在創業應用
目前,我正處於裸辭創業的階段,開始打造自己的品牌。在這過程中,我發現即使是從 0 到 1 的品牌建立,商業智慧工具依然能發揮極大的價值。當然,這需要先具備數據收集的思維,因為只有擁有數據,才能進一步進行有效的分析與呈現喔。
在經營服飾與帽子品牌的初期,我開了自己的官網,並使用 GA4 與 BigQuery 收集訪客行為數據,再透過 Looker Studio 進行定期的數據觀測。即使初期沒有訂單,透過分析訪客行為,我依然能夠從中發現潛在商機與方向。這也讓我再次體會到,商業智慧工具不僅輕量且易用,更是一項能隨時隨地應用的實用技能。
(圖片來源:自有品牌觀測數據儀表板)
這項技能的靈活性讓我相信,資料視覺化不僅能影響大型企業,對中小型創業者同樣重要。未來,我希望能將這份經驗分享給更多的創業者,幫助他們建立數據分析的思維,讓數據成為支持決策的利器。
相信說到這裡,資料視覺化的價值,從我的職涯經歷中可以充分看見。因此,不論你是資料領域的專業人士,還是公司中的行銷、業務、人資、營運或財務等崗位,甚至是一位剛起步的創業者,我都非常推薦你學習資料視覺化技能。目前熱門的工具包括 Tableau、Power BI 和 Looker Studio,都是非常值得一試的選擇喔。
我即將於 12 月舉辦的 零基礎 Tableau 課程 - 「五小時掌握 Tableau:從零到資料可視化玩家」,我將與一位資深 Tableau 講師合作,帶領大家深入理解資料視覺化的核心概念、掌握 Tableau 的操作技巧,並將真實企業案例融入教學,幫助大家快速上手。期待與你們在課堂上相見,共同開啟資料視覺化的探索之旅!
針對這篇文章想要進一步討論歡迎 IG 私訊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irene.ds.life/
或是寄 email 給我:irene.ds.life@gmail.com